您的位置:首页 行业资讯

北京首个“平急两用”公共基础设施配套项目获批

发布时间:2025-06-27 08:58

       




近两年,地处京津交界处、风景秀丽的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南山村越来越“藏不住”了。随着“百村示范、千村振兴”工程的深入实施,南山村从闭塞的山区小乡村蜕变成具有综合功能的新型乡村社区,民宿、村咖、休闲乐园、星空宿营等乡村消费新场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。




近日,北京市首个“平急两用”公共基础设施配套项目--南山村“平急两用”新型乡村社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取得项目建议书(代可行性研究报告)批复。该工程建设内容涵盖道路工程、铺装工程、绿化工程、安全防护工程以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等。按照北京市针对“平急两用”文旅设施周边配套基础设施的支持政策,该项目工程投资将全部由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。


图片
“平急两用”是城市建设的一项创新理念,强调设施的功能复合性,通过将日常使用与应急需求有机结合,构建兼具高效运营能力和应急保障功能的基础设施体系,显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公共安全水平。推进“平急两用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落实该理念的重要举措。
图片


“平时”热热闹闹
打造高品质休闲综合体


2023年南山村启动“平急两用”新型乡村社区建设,收储226处民房和3处村集体土地,引进优秀市场主体进行一体化设计、改造、运营。经过一年多的建设,先后完成70户精品民宿及10处公服配套设施改造,并借助清华美院对乡村艺术赋能,成为集住宿、康养、研学、培训等乡村休闲消费新业态为一体的高品质休闲综合体。


实施南山村“平急两用”新型乡村社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,可进一步增强南山村平时运营能力,有力促进乡村产业发展



道路工程打通村内交通微循环,改善原有道路狭窄、通行不便问题。


铺装工程可满足停车和游客集散需求,应对旅游旺季与客流增长。


绿化工程可显著改善村落生态环境,营造优美绿色空间。


旅游标识、垃圾桶、座椅、太阳能灯、公共卫生间等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善,可全方位提升游客体验的舒适度与便利性。


图片2.png
图片3.png

平时”是高品质休闲综合体


“急时”稳稳当当
高效快速实现平急转换功能


南山村在民宿改造时充分嵌入“平急两用”功能,在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后,可迅速转化为应急安置场所,满足700人集中安置需求。各类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也可根据需要迅速进行功能转换,实现应急指挥、信息发布、物资储备、医疗服务、交通转运、餐食配制等保障功能。


实施南山村“平急两用”新型乡村社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,可进一步增强南山村“急时”保障能力,有效提升平急转换效率。



道路工程可增加紧急疏散通道,形成多路线疏散网络,道路拓宽后可满足大巴车通行需求,提高转运效率。


铺装工程可作为应急救援车辆停靠点和临时安置点,容纳受灾群众集中避险。


护栏、挡墙等安全防护工程可减少暴雨引发的滑坡、坍塌风险,保护道路及周边建筑安全。


工程实施后,将构建一套“疏散、防护、救援、保障”的应急体系,实现“安全韧性社区”的综合价值延伸。


图片4.png

急时”承担集中应急安置功能


政策保障
支持“平急两用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


“平急两用”公共基础设施具有社会和经济双重属性,是统筹发展和安全、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重要体现。为支持“平急两用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,北京市制定出台支持政策,对“平急两用”文旅设施周边配套基础设施给予政府投资支持,生态涵养区项目享受100%投资支持,平原地区项目享受70%投资支持。同时,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,定期组织召开“平急两用”项目融资对接会,将联审通过的社会化投资项目推介给金融机构,目前,已推动5个社会化投资项目获得46亿元授信。






下一步,北京市将立足首都功能定位,持续深化"平急两用"公共基础设施体系建设,高标准推进项目谋划储备与实施管理,着力打造彰显首都特色、引领示范的公共基础设施样板工程